行业新闻   News
    无分类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智能化小区:从系统集成到集成系统

2016-1-7 17:02:04      点击:

  1 智能小区系统集成状况及问题分析

      住宅小区一般包含安全防范、管理与监控、信息网络三个子系统,其中安全防范子系统又包含住宅报警装置、访客对讲装置、周界防越报警装置、装置与电子巡更装置,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包括自动抄表系统、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以及设备监控装置。以上十个分子系统与电话、电脑、电视网络相结合,形成了通常意义上的智能化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1998年建设部发布《住宅小区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讨论稿)》开始,形成了我国小区智能化与家庭智能化发展的高潮,由于我国小区实际情况,国际上没有可以拿来的完整的系统,于是出现了多个系统的借鉴与拼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区系统集成模式。

      在上述系统中,安全防范子系统与管理监控子系统的功能,一般都是由独立的分子系统实现,并在小区管理中心层面通过物理连接实现联动功能和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系统集成。
这种系统集成的特点是:

      (1)功能子系统与物理子系统一一对应;
      (2)系统是由下而上建设,先将每个子系统建设完成,再在中心实现有限的集成;
      (3)各子系统使用不同厂家产品、不同协议标准;
      (4)每个系统的管线、设备、运行、维护都是独立的。

      在之前的十余年中,这种我们称之为传统的“系统集成”为广大工程公司所耳熟能详,成为智能小区系统建设的主流模式。当习惯成自然时,人们往往不会去深究其内在的不合理因素。其实,小区智能化传统的系统集成有其明显的弊端:

      (1)结构复杂

      这包括设计复杂、管线复杂、配合复杂、维护难、扩展难等现象。比如说一套智能小区的方案,涉及到十几个分立系统,数百种不同品牌型号产品,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配合、建设后的使用与维护都有较大难处,往往是建设方最头痛的。这显然不利于系统的普及与推广。

     (2)经济性不佳

      * 功能

      由于智能化小区相对来说发展时间不长,各子系统多是从其他商业建筑中移植而来,比如说周界防范与电视监控系统是从金融、文博、军工领域引入,设备监控、停车管理与网络布线是从商业大楼引入,这些系统功能强大,结构复杂,造价也高昂。其实,小区的系统往往要求比较全,但单一系统功能要求并不高,同时使用者并不是专业人员,要求界面直接,操作简单,那些专用产品在功能浪费的同时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 成本

      由于复杂的系统和冗余的功能,导致系统从设计、管线、安装、使用、维护等环节都形成了一些浪费,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房产商认为“智能”是高深莫测而又价格昂贵的东西,再加上应用中一般会出现一些问题,于是出现对之排斥现象,造成不利影响。

      (3)可靠性不强

      由于系统采用的是拼合形式而且比较复杂,加上国内厂家产品研制与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导致智能化小区系统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靠性已经成为系统至关重要的问题所在,也制约了系统的发展。

      (4)不能互通互换

      由于不同的子系统采用的是不同厂家的产品,再加上行业标准的不完善,现有标准往往注重的是功能,对互联互通的接口部分没有统一要求,或者说对整个大系统没有明确清晰的网络架构思路,于是造成子系统之间彼此没有互联性,不同厂家的产品也不能互换,如果某一个产品坏了,只能到该厂家更换,如果该厂家倒闭,则整个系统就要全部更换。
早几年业内媒体对智能小区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仅为40%,也就是大部分用户对小区与家庭智能化系统是不满意的,许多人感到疑惑,但笔者认为,考虑到行业与产业仅仅十余年的历史以及上述结构性问题,出现大量的不满意情况也就不难理解。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